我国学者在免疫细胞系统发育领域取得新进展 |
发布时间:2014-12-09 浏览次数:0 |
血液细胞谱系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HSC)发育分化产生,造血干细胞(HSC)拥有自我更新和不断产生所有的血液细胞谱系的能力,为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各种不同免疫细胞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发育调控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研究员长期从事免疫细胞谱系建立的信号转导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30030、30972676、31372404、31300645、81330047)及其它项目持续资助下,最近又连续取得新进展。他利用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技术,结合免疫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方法,揭示了调控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新机制。 WASP(Wiskott-Aldrich 综合症蛋白)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肌动蛋白调节分子家族,WASP家族分子或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突变能引起多种免疫缺陷。目前,对WASP家族成员WASH 功能和机制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是一个潜在的研究热点。范祖森研究组前期研究发现WASH具有抑制自噬的作用(EMBO J,2013),并揭示了其调控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Cell Research, 2014)。为了研究WASH基因在造血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将WASHflox/flox小鼠与骨髓系统特异Cre即Mx1-Cre小鼠交配,得到了能够通过注射聚肌胞苷酸(polyI:C)诱导骨髓系统WASH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 他们发现,WASH基因缺失后的长期造血干细胞虽然数量增多,但是其向下游分化的能力却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进一步的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和生物化学实验表明, WASH蛋白通过招募NURF复合物,附着在干细胞分化的重要转录因子c-Myc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来调控其表达,从而揭示了WASH蛋白在调控造血干细胞分化中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于2014年9月15日发表在免疫学和实验医学权威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血小板在机体止血、固有免疫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骨髓巨核细胞作为血小板发育的前体细胞,其生成、发育及成熟分化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范祖森研究组与田勇研究组合作,利用羧肽酶CCP6的基因敲除小鼠,发现CCP6缺陷小鼠体内血小板数量增多并伴有功能异常、骨髓巨核细胞增生和发育异常。通过免疫共沉淀及质谱分析,他们进一步发现有丝分裂纺锤丝检查点蛋白Mad2、多聚谷氨酸化酶TTLL4和CCP6一起调控巨核细胞的成熟以及血小板的产生。该研究成果从免疫细胞系统发生分子机制的角度,为血小板的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该项成果于于2014年10月20日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责任编辑:成果) |